于雪涛全部作品?
于雪涛:上海玉雕名家,其在创作上一直追求讨喜、自然的风格,作品并不抽象,观赏性很强。他的作品集形、神、巧于一体,融合了古典美与现代美,令人耳目一新。《寿公寿婆》摆件获2005年天工奖“银奖”,《和合二仙》、《钟馗》获2007年天工奖“优秀作品奖”,《财神》获2008年上海首届神工奖“金奖”。
绍兴庐峰禅寺介绍?
炉峰禅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区东南4公里的会稽山香炉峰,与大禹陵毗邻,古称天柱精舍、天柱山寺,又叫南天竺,以观音道场闻名遐迩,有“越中佛国”、“天竺胜境”之称。 香炉峰旧有观音峰观音殿等遗址。历史上,香炉峰寺院屡经兴废。宋代,寺院供奉玉雕观音像,始称“南天竺”,王十朋、陆游等曾入寺瞻仰,留下诗篇。明时,寺院一度为比丘尼修持之所。清代,寺院又称“螺庵”,因寺前巨石环抱,直竖似炉,逆旋如螺,故名。光绪七年(1881年),寺宇重建。1990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炉峰禅寺”额。
现在的红木家具还都是榫卯结构吗?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钱花的到位,就能买到传统榫卯结构。希望物美价廉可以买到机械榫卯,不想花钱只能买到胶粘销子连的家具。
榫卯结构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因为成品家具都会用胶粘牢,您在购买时无法做检查,检查就要用斧子砍锯子锯,检查完毕家具也无法恢复。商家利用这一特点,都会勇敢的做出榫卯结构的承诺。榫卯结构有三个作用,连接作用,力学作用,美学作用。 一 、连接作用
中国古代由于没有胶水,盖房造桥做家具都是使用榫卯相互咬合以达到连接作用,这种链接非常简单,凸出来的叫榫,凹进去的叫卯,然后像玩“俄罗斯方块”一样把他们拼接在一起,立体连接就像拼插玩具“乐高”一样,比如家具里的“直榫”。
二、力学作用
连接只解决了拼插在一起的作用,但是家具的受力情况复杂的,比如柜子简单,盛放东西主要考虑纵向的力度支撑;比它复杂的是桌子,除了考虑纵向支撑,还要考虑来回搬时横向的左右支撑;最复杂的是椅子,人坐在上面前后左右的晃动,后背向后靠,两条腿着地也是常有的事,俗称“嘎呦”。这时就需要改进榫卯,让它能在复杂的使用环境下都能不散架。所以古人创造出了更高级的榫卯,比如“三碰肩”。
三、美学作用
中国的榫卯不止要牢固连接,还要考虑美观,比如垂直连接时表面的连接缝不是直线,而是折返成各种角度。比如格肩榫就是要制造出一个90度左右的夹角,具体角度要依据两个连接部件外观做调整。更复杂的是照顾了美观可能会损失连接力度,所以在中国家具里还有“费力讨好”的外观设计,比如“飘肩榫”。
今天的技术能做榫卯吗?
榫卯结构在中国运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红木家具的一大特色。许多明清时期的红木家具距今已几百年历史了,虽略显陈旧,但家具整体的结构仍然完好如初,其中榫卯结构功不可没。
红木家具榫卯结构
榫卯,是红木家具中相连接的两构件上***用的一种凹凸处理接合方式——凸出来的榫头和凹进去的卯眼扣在一起,两块木头就会紧紧地相握,不再分离。与京剧一同被视为国粹的红木家具,自明末进入技艺之巅峰后,代代相传、绵延至今,如今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灵魂就是榫卯结构。一套红木家具不使用一根铁钉,却能使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堪称人类轻工制造史上的奇迹。
榫卯结构是红木家具的灵魂
榫卯是中国建筑中最早具有科学设计意义的语言,据《中国古代家具鉴定实例》考证,在河姆渡文化遗址,距今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古代祖先们已经用石器来加工木材,制作出了各种木构件榫卯类型用于建造原始的木构建筑——一座宫殿成千上万的构件,不用一颗钉子而紧密结合在一起。
传统木建筑榫卯结构至宋代达到巅峰。家具的发展规律是传承了传统建筑木结构原理。到明清时代,榫卯结构在红木家具这一载体上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在红木家具的制作上,几乎用到了所有的榫卯种类,其工艺之精确,扣合之严密,间不容发、天衣无缝。
榫卯结构安装
红木家具的榫卯结构上不外乎“榫头卯眼阴阳互动”的关系。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家具的榫卯结构,是从中国古代哲学中引申为物理自然科学,使它更合理地用一种设计的表现形式在家具中得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