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国企,薪酬待遇并不高,但是并不好进入。为什么?
首先纠正一下,市级国企说是薪酬待遇不高,实则不然,正式的市级国企员工,待遇一般不比同地域公务员待遇差,甚至隐隐还略高于当地公务员。
举个例子,我们区委办曾经有一位同事,先是借调到市财政局,然后恰逢市里要组建一个城投公司,市财政局副局长去干董事长,恰好这位局长又分管他,然后他一个普通科员就到城***司担任综合部副部长,工资待遇要比在财政局高。身份也从编制人员转变成了国企员工。
至于市级国企不好进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我们平时了解的国企校招,基本都是大型国企、央企,很少有一个市属国有企业去进行校招和社会招聘。
即便进行社会招聘,招聘的也基本为专业性很强的人才、或者成熟的管理型人才。
对于正常的行政人员、文秘人员、人力专员等岗位,市级国有企业基本不会对外招聘的。
现在市属国企员工的审核非常严格,以我以前同事去的城***司为例,每一个进入该国企的人员,都需要报市委组织部,由市委组织部审核把关。
可以说,进入到该国企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有真才实学,都是这个企业确确实实需要的人。
原因很简单,***向往“铁饭碗”,僧多粥少呗!
小公这里有一个国企最近刚好招人,招聘启事一挂出去,电话咨询不断,很多大学应届毕业生、在职人员纷纷前来报名,其中不乏985、211名校毕业生。最热门的一个职位“行政办科员”岗位,居然有400多人报名,惊得我们大跌眼镜。之所以这么诧异,是因为我们知道这个单位的情况,比如刚才说的行政办科员岗,工资并不高,每个月扣除五险一金后实际到手也就是3000出头,比外面开滴滴、送外卖的小哥都不如。即便是中层,一般也就是五千上下,加上年终奖10万左右,单从工资的角度考量,对比一二线城市,按道理还不至于这么热门。但如果考虑到很多地市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实际,以及中国人自古有之的趋稳心理,也可以理解。
第一,三四线城市好的工作太少。能够达到国企收入的,不过超过一半。即便超过了,相对国企而言,付出会更多。两者相比,很多人肯定更倾向于选择国企。
第二,国企工作毕竟更稳。国企虽然没有编制,但仍属于体制内,因此只要是正式工,自己不犯大的错误,一般都不会存在下岗和失业的风险,而且还可以放心请产***、病***、公休***,不用担心随时被人顶了位子,相比现在很多私企动不动裁人,国企已经相当“人性化”了。
第三,这和社会文化有关。士农工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从政、捧铁饭碗比较感兴趣,国企虽不是机关事业单位,但好歹也是“公办”,提拔晋升后有机会转岗行政机关任职走仕途。这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一大诱惑。
由于国企的天然优势,很多有能力有背景的人千方百计都想挤进去,一方面岗位稀缺,另一方面大量人员又以非常规方式进入,使得岗位越来越紧俏,国企不难进才怪。
主要有如下三个原因!
大家都知道国企与民企的区别就是相对稳定,虽然收入并不一定都比民企高,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国企的经营形势比较固定,抗风险能力强,所以一般人愿意找这种压力相对小,收入相对稳定的企业工作。
而就收入待遇来讲,不能完全看工资,它包含着方方面面。比如它的***待遇相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个体,那就要好得多。另外,国企的管理也是比较规范和文明的,不像民营或者私营老板那样想当然。说的不好听点,在国有企业找对象都比在民企和个人工厂打工要好找的多。
就个人的社会尊严而言,同样都是职工,但国有企业跟民营企业,特别是老板是的个人企业比起来,那是天壤之别。国营企业的职工不能说当家作主,起码个人尊严受到保护,有比较健全的党群工会组织,各级领导的产生有着较严格的组织程序。工作生产环境好,多半能执行劳动法,保障职工的各种权益。
而民营企业特别是个人企业,用谁包括企业政策就是老板一句话,非常不尊重职工,甚至更为严重的是克扣工人算计工人的现象比比皆。比如随意的加班加点,不给报酬;请事***扣工资,对,有意见的员工进行打击报复;特别是生产环境脏乱差,给员工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大家不知道,发现没有通过“民进国退”等一系列所谓的改革政策,县以下基本没有国企。而国企多半在省会,特别是较大城市存在,地市级国企今非昔比,已经相当的少,物以稀为贵。在市场经济到处都充满竞争就业压力巨大的背景下,自然也就很难进去了。
因为年年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一些退伍军人也需要安置,国企承担着国家政策性安排的主要任务。再加上除了考公务员和参公单位凭本事以外,国企就成了唯一一个可以拼社会***的地方。那么,一个市级城市就有多少权力人物?再加上驻市各大单位管理层,他们子女及亲亲故故,就别说还有利益关系人了,你想能好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