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或者江南,开业通常有什么民俗活动,或者有什么有好彩头的文化?
举办开业庆典活动邀请嘉宾歌舞表演,进行开业剪彩活动,以此增强开业的热度和人气,宣传造势吸引人们的眼球。也有开业当天点燃炮竹,伴有诸多花篮和贺词,寓意开业大吉,生意兴隆,红红火火。
上海有哪些民俗活动?
上海年夜饭的保留菜。和北方吃饺子不同,上海的年夜饭保留菜真的是常变常新。由最早的八宝饭到流行水果羹,还流行过大王蛇。经过时间的考验,最后留在上海人民过年饭桌上的几个超级熟悉的菜应该是:门腔、松鼠桂鱼(茄汁款)、皮蛋、三黄鸡、红烧肉、虾仁、八宝饭——每家每户应该还会有增补。
上海过年习俗禁忌:
1.年夜饭不能吃完,要剩一点;要讲吃好不可讲吃完;剩饭用红纸封好称“隔年饭”。
2.年初一不能吃汤淘饭(泡饭),不扫地,不倒垃圾。
3.正月十五之前不吃豆腐。
4.正月初十之后不拜年。
据有关史料记载,汉代的上海松江地区便有了元宵闹灯的习俗。明清时期,上海元宵灯会已经非常成熟。清代秦荣光在《上海县竹枝词·岁事》说:“肉馅馄饨菜馅圆,灶神元夕接从天。城厢灯市尤繁盛,灯塔烧香费几千。”元宵节半夜,灯市烟火繁盛,居民倾城出游,被称为“走三桥”。
民国时的《申报》曾经记载了城隍庙灯会的盛况。新中国成立之后,元宵灯会依然存在,期间因“***”中断,1***9年重新恢复。1995年,城隍庙灯会正式更名为“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简称“豫园灯会”)。之后每年,豫园都会以当年的生肖为主题举办灯会,为期十八天。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豫园灯会已经成了沪上新春佳节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项民俗活动。
今年是鸡年,灯会上的雄鸡高9米,相当于三层楼那么高,重量更是达到了一吨,身上有2017片五彩羽毛,光焊点就将近2万个,全是人工制作而成。
图说:今年豫园灯会中心广场的主题是“一唱雄鸡天下白,励精图治谋发展”。
在“何氏灯彩”的第三代传人,国家级非遗项目上海灯彩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工艺美术***何伟福的记忆中,老上海每到过年,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挂起了灯来,有鳖山灯、走马灯、荷花灯、荠菜灯,种种灯样,争美斗亮。大街上,还有用竹柏结盖的灯棚。黄浦江边,船桅上也都点起了灯。寺院前面,扎成塔形的竹竿,作为灯架,这称为“塔燎”。城外的农人,也会在竹竿的梢头挂起灯来,称为“望田灯”。
据何伟福介绍,上海元宵闹灯有其特点,一种是制成有头有尾的龙灯,由多人舞动,龙灯队伍有“灯牌”开道,上写“五谷丰登清民乐”;一种是用竹篾编制的球状的灯,叫做“滚灯”;上海还有一个习俗,如龙灯队伍遇上滚灯队伍,必定会发生争斗,被叫做“龙抢珠”。
“上海灯彩的特点就是风雅精细,价格也比其他地方要高。”何伟福说,“花灯要形神兼备,首先要将买来的铁丝用特制的工具一根根锉直,然后包上一层薄纸,再包上一层金纸,随后开始扎造型,最后糊上丝绸。其中,扎造型最花工夫,稍有不像,就要重新来过。”
上海有哪些习俗?需要注意什么?
上海滩的习俗有很多,但有些我们不称呼为习俗,而是社会公德、良俗。首先上海方言中很多名称称呼都是别具特色的,很多周边江南地区都没有的称呼,是上海人结合外语或自身环境发明的,比如“老克勒、夯榔头、撞腔!”比如上海话包子发音别扭,所以都叫馒头,有馅的叫菜馒头、肉馒头等。最最重要的一点,上海人爱干净,当然邋遢的人也有,但是大部分上海滩老阿姨都有或多或少洁癖,家里打扫都是擦几遍恨不得都能反光为止。所以在公共场所尽量保持整洁,不然会被白眼。最后说下上海的习俗其实和中国大部分地区习俗一样,但是很多过程都简化了,上海人喜欢效率,就是玩也要玩得有效率。如果偏要一个一个具体到过节、吃喝,请查看江南地区习俗,这肯定不会错,只是表现形式可能不一样!
对于在上海的很多外地人来说,对上海的本帮菜的接触程度就远比上海本地习俗深刻得多。事实上这和上海本地人在2000多万庞大人口中,所占比例年年下降有关,接触到的年轻一代上海人,也多是父母辈或者祖父辈才来到上海。因此在上海工作很多年,不了解上海习俗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至于说上海有哪些习俗呢?今天桔洛就跟大家说道说道:
1.除夕
和中国很多地方类似,上海人除夕夜除了吃团圆饭,就是围炉守岁了,待到天微亮而止。和外地不同点在于,子夜时分有一些人争相前往城内庙中如城隍庙、静安寺等争烧“头香”,撞“头钟”。其实上海烧头香的地方是玉佛寺,而撞头钟的地方则是龙华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