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没有厕所,如何解决大小便?
视频加载中...
现在人们上厕所的时候,只要手机有电,有wifi就能在里面呆很久,但是在中国古时候,如果一个人去了厕所之后人不见了,那么他很可能是掉进粪坑淹死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古代的厕所究竟是什么样的。
先秦时期的厕所叫做圂(hùn),也就是猪圈的意思,当时的厕所都是在猪圈的上面搭一个简易平台,你在上面居高临下思考人生,底下是一群等着开餐的猪,直接废物利用连冲厕所都省了。
秦朝出现了一种只看“先来后到”不分男女的厕所,说是厕所其实就是一口直径一米的大缸,如厕时直接坐在缸边上,值得注意的是,缸里的污水深浅不一,把控不好污水就会溅到***上,甚至不小心掉下去可能会有淹死,所以当时上厕所也是个技术活。
汉朝,汉高祖刘邦流氓出身,做了皇帝也改不了一身的痞气,在一次重要的会议上,刘邦内急,为了不耽误开会,他居然直接拿文官的帽子当厕所用,直接就地解决,受到刘邦的启发,汉朝的厕也就越修越小了,从此人们再也不用怕掉下去淹死了。
到了唐朝,厕所都是围墙围成的方形,而且在蹲坑的前面放了一条瓦片防止污物溅到蹲坑以外,这个设置现在的厕所依然在使用,不得不提的是,唐朝厕所正面的墙上,还设有一个孔,如果发现其他人想上厕所,就可以大呵一声,避免尴尬。
在宋朝,赵匡胤缴获的战利品中,他特别喜欢一个从后蜀得来的,镶满玛瑙翡翠的盆子,要不是因为太大估计就拿来喝酒了,后来他得知这是后蜀皇帝的便盆,气的他立马把盆子摔了。不过宋朝出现了一个新兴职业,所长,这是因为当时已经出现了公厕,所长主要负责管理,另外还有人专门负责打扫,并把粪便倒往规定的地方,颇具行业化。
到了明朝,厕所普遍高出地面,便器的下面直接是粪车,这主要是为了方便打扫,不过,当时一个月只打扫三次,恐怕平时还是会臭气熏天。
清故宫一共有9999间半房间,但没有一间是厕所,这是为了保证紫禁城的空气质量,当时的宫里人,无论身份高低都使用坐便,只是舒适度不同,当时的坐便是由便盆和便凳组合形而成的,便凳中间有一个圆口,下面放置方便取出的便盆,排泄之后立马有专人倒入粪车运出紫禁城。而当时的平民就没有这么讲究了,他们经常随地大小便,因为清朝的建立公厕都是收费型的,穷苦人吃都快吃不上了,哪还有钱去上厕所。
您看看,这古代真的是处处都能体现出等级差异啊,要是出身不好,您连上厕所可都要矮人一级啊!
感谢邀请,这个厕所问题刀刀以前有过详细回答,在这里再发一次,有较大的增删,朋友们还可以进刀刀的首页看到更多精彩的文章和回答!
厕所,是我们人类离不开、又不愿多亲近的地方。在古代,因为条件有限,避开人群随意解决就行 (据说印度人现在还是这样,大街上找个角落背过身就方便了,是真的吗?),后来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专用厕所登上了历史舞台,逐步由早期的平民与猪共厕的“圂”(hùn)发展到东汉贵族的专用厕所、“恭桶”,由于身份的不同,还出现了古代的“坐便器“和”蹲便“,至东汉末年很多现代厕所的功能就已经基本具备了,比如蹲坑、脚踏、流槽、扶手、靠背、坐垫、冲水等,如果有WIFI、手机,能蹲半天,是不是很先进?但这些先进的如厕设施在故宫都被放弃了,只保留了有2000年历史的三大起夜”神器“——夜壶、尿盆和马桶。
夜壶,古时候称为“虎子”,一种可移动的便溺器物,是古代男性用于小解的专用工具。周天子时即设有专职管理部门,汉朝时则由侍中”执虎“随行,大将军卫青就曾汉武帝的随侍。现代家庭估计都没有了,医院还给行动不便的病人提供。男子有专用夜壶,女子也有专用的小便器”尿盆儿“,这个就不用细说了,也是现在有宝宝的家庭必备用品,用着比啥都方便。
夜壶、尿盆儿主要是起夜所用,用的更多的则是”恭桶“,就是现在所说的马桶。马桶在汉代的时候就大量使用,宋朝时就有带马桶的公厕。
马桶一直沿用到现代,刀刀小时候在农村,晚上起夜的时候就在家里用马桶,第二天早上倒厕所或菜地了。估计现在偏远农村还有人使用马桶,特别是冬天的夜里。
清朝故宫有9999间半房子,就是没有一间是厕所,宫里人解决内急就靠这三大神器,神器差别不小,慈溪太后用的可是非常奢华。
满清有个内务府,是个事务繁多、但油水十足的部门,其中一项任务就是负责宫内各居所脏污物品的收集、清理。每天一大早就有“辛者库”(满语,内务府干粗活的人)拉着粪车收集便溺,赶早送走,而且必须走安定门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