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出来后一般年薪多少?
题主估计是中山大学的在读学生,或者有亲人朋友在读中山大学吧。中山大学可以说也算是一个中国名校的代表符号,从这个角度来回答,可能更靠谱点。
其实,决定收入的,有很多种因素,尤其城市不同地域不同,名校的影响力其实很小,最多就是作为敲门砖的时候,比别人多了一些天然的优势,能从名校毕业,至少说明了你有优秀的学习能力。但真正决定你收入的是以下几点:
1、所学专业。中山大学是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医学、文科、工科都很强,但是***如你学的是管理学院那些万金油专业,学了跟没学一样,做用就不是很大。***如是会计、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那就很有优势,可以靠专业吃饭。这条信息的作用,就是让你审视下自己的专业,如果专业性强,那么就好好学习,争取更优秀;如果专业性不强,那么就要加强其他工作技能的学习,比如写作、设计、办公软件,以及实习经验等等。
2、个人实际工作能力。***如专业不咋样,那么只能靠个人能力吃饭了。比如你的社交能力、处事能力、判断能力,学到了什么技能,以及是否有领导能力。这个的话跟中山大学关系不大,关键靠你自己。这条信息的作用,就是要让你能够清醒的认识自己的优劣势,swot分析一番,从扬长避短,进行相应的提高。
3、是否走错路。我身边有中山大学的朋友,能力不差,但走错路,一会换一个工作,结果四五年下来,钱没存到,工作也没稳定,媳妇也没找到,虽是名校出身,但名校反而成了他的包袱。这条信息的作用,就是前车之鉴不可不防,一定要想方设法弄清楚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坚定的前行。
最后,直接回答我所了解的,身边中山大学毕业五年一般年薪也就15万左右,高高低低都有,数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认识到上面说的几点。
本人职场经验丰富,大家如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耐心给大家做力所能及的讲解。
中山大学是一所档次比较高的985大学,我表侄子就毕业于中山大学,目前在华为上班,他的入职年薪是18万左右。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从中山大学毕业的本科生都有年薪18万的待遇,因为决定毕业生就业后待遇的,不仅仅是对方毕业院校的招牌,还包括毕业生所选的专业、就业的城市、就业的专业、毕业生家里的“人脉***”、毕业生个人的能力,甚至包括毕业生自身的运气等方面。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毕业生就业的城市。
无论是中山大学还是其他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的城市经济越发达,就业前景就越好,年薪收入就越高。根据中山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该校2018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0.95%,毕业生平均月薪是8592元。而这平均8592元的月薪,在广东这样的地区就业和在农村地区就业就有一定的波动了:在一线城市就业的中大毕业生,在月薪或者在年薪上就更有优势。
其次,我们再来聊一聊中山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行业、毕业生个人能力。
中山大学的毕业生主要在哪些行业就业呢?教育行业、公共管理行业、房地产行业、媒体、信息及通信业,都有大批中大毕业生就业的踪影。中山大学毕业生个人的能力不单单包括所学的知识,还包括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在人际交往中左右逢源,在找工作的时候很可能更容易找到心仪的工作。同时,自己就读时的专业和就业时的专业“门当户对”,相对而言年薪也不会低到哪里去。专业越对口,一般情况下中大毕业生的就业年薪就越丰厚。
第三,我们来说说毕业生家里的“人脉***”。
很多时候,一些大学生往往“怀才不遇”,中山大学的毕业生也不例外,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有限吗?是因为他们的专业不够热门吗?都不是,而是因为他们缺少一个“梯子”——那就是“人脉***”。家里“人脉***”比较宽广的人,就算不是中山大学的毕业生,哪怕这个人只是小学文凭,他都有可能成为这个社会的佼佼者。而中山大学的毕业生家里如果拥有一定的“人脉***”,则如虎添翼,想要找到年薪几十万的工作,那都不是事!
如果你是中山大学的毕业生,你在就业之后的入职年薪是多少呢?欢迎留言探讨。
根据中山大学发布的2018到2019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山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年薪平均约为10.5万元。
截至2019年,12月30日中山大学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6.54%。未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70%以上的学生选择继续备考考研。2020年二次考研录取的372人,占二次考研学生的56%。
学校鼓励学生前往国家发展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工作锻炼。不断的拓宽拓展人才输送的领域,2019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以企业为主,录取学校毕业生较多的单位主要是行业的龙头,涵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事业单位和部分战略新兴产业等。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与世界及中国500强企业的比例占到了47.75%。其中到民营企业的占到的46.87%。到国有企业占到了15.34%。到党政机关部队占到了7.07%,到外资企业占到了19.41%,到事业单位占到了4.34%,到医疗卫生单位占到了4.38%。
中山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区域来看,主要是对接国家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鼓励毕业生到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地区,长三角洲区域,西部地区就业。学校到广东省外其他地区就业的占到了3.44%,到西部就业占到了7.74%,到广东省内其他地区就业的占到了1.88%,到粤港澳大湾区就业的占到了77.55%,到京津冀地区发展的占到了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