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端午节哪里有龙舟看?
佳观赏位置:广州大桥北引桥下的江边
5月29日是杨箕村一年一度的起龙仪式时间,龙舟经过一年的“藏龙”后又要被村民们唤醒参加今年的龙舟比赛了。据了解,杨箕村共有7条龙舟,其中6条是传统龙舟。因为藏龙的对方有限,龙舟被分别存放在几个地方,有4条藏在番禺龙船厂处,另外2条停靠在杨箕涌边。
5月29日一大早,杨箕村的众多村民就已经杨箕涌旁边等待时机了,也不乏来看热闹的小孩子,参与起龙的村民要随时关注水位的变化,当水位下降到合适的位置之后,为了把握时机拜祭仪式会非常的简单,燃放爆竹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古传统文化里爆竹有重要的地位,击败结束后只见数名身着短裤的村民正式下水起龙。随后就是漫长而辛苦的工作,村民反复的抽水、清洗、舀水,大半个小时后,船体终于逐渐浮上水面。
据了解,杨箕村的四条传统龙舟都是身长11丈,两头尖中间宽,为榄核形,鼓就摆在龙舟的中间。附近几个村的传统龙舟也都是30多米,约11丈左右,*短的也有10丈零八(约33米)。
杨箕四条龙舟的材质均以坤甸木为主,一般竞赛龙舟会选用樟木为原料,那为什么杨箕的四条龙舟要选择坤甸木呢?选择坤甸木的原因有相对于樟木而言坤甸木结构更加的细匀、材质硬重。龙舟竞赛的船只需要船身轻巧,坤甸木反而背道而驰,其实不然坤甸木的优势在于强韧耐腐、抗蛀力强,置于潮湿处也不会腐蚀,越浸于水中则越坚实,便于收藏,所以特别适用于探亲趁景的龙舟,因此更适合做龙舟。
杨箕村龙舟活动预告
6月4日 杨箕涌推水
6月14~18日 前往兄弟村探亲
6月19日 村龙舟比赛
6月29日 送龙晚宴
广州看龙舟的地方很多,官方组织的大型龙舟赛事当数每年在长堤对开的珠江河面的龙舟赛。其他就是各传统水乡自发组织的。比如海珠、荔湾、黄埔、番禺、白云、南沙等濒水乡镇均有。具体可以留意网上各地公布的活动信息。
上古时期,人民两次大迁移,为什么?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是从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从东汉末年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内地迁徙,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汉王朝的军事征服以及他们为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动力的不足而对少数民族的招诱。与此同时,周边各少数民族势力的消长变化也引起一些民族内迁。在这一过程中,内迁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历史上泛称“五胡”。大量人口迁移到南方,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奠定了基础。
发生在唐天宝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这次战乱虽然仅仅持续了七年(755——763年),但是,中原地区人民南迁并没有因为战乱的结束而终止。直至唐末和五代十国时期,南迁的中原地区人民仍相望于道。经过“安史之乱”后,中原人民的南迁,南、北方的人口比例首次出现均衡状况。人口的大量南移,南方得到更进一步开发,特别是江淮、太湖地区荒地被大量开垦,成为我国新的财富地区,到五代时南方经济开始逐渐超过北方。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是从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至南宋末年。1161年金撕毁了与宋的和约,大举南侵。淮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迫使淮河流域的人民南迁到长江流域,主要迁移到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等地。忽必烈继承汗位以后,于1273年出动大批蒙古兵南侵,发动了消灭南宋的战争,主要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地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地向珠江流域迁徙,主要进入今天的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两宋时期,北民的进一步南迁,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对朝廷的财政收入起着重要作用,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