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拍卖的“冬天”要来了吗?
有的拍卖公司和展览公司就是靠骗前期费用活着的,人们都了解了他们后,他们就不是冬天要来了,而是他们要关帐歇业了,有关部门以经指明了艺术品拍卖公司要取消传统经销摸式走商业化市场道路,我个人认为也就是要走出去找货源寻求利益最大化,等货上门的指有死路一条。
想了解艺术品拍卖的晴雨表,当然离不开作为亚洲乃至全球的古董艺术品集中地和拍卖交易航母的中国香港。随着11月20日佳士得香港落下最后一槌,本轮香港地区秋拍宣告结束。在全球经济形势不甚明朗的态势下,境内外各大拍卖行有人欢喜有人忧。
本季香港苏富比秋拍于10月3日结束,共20个专场,历时五天。本季秋拍交易总额36.4亿港元,为苏富比进驻香港以为取得的第三高的成绩,与2017年31.5亿港元相比,增长15%。本轮秋拍中,共3199件标的出售,创造世界拍卖纪录17个。
乾隆洋彩透雕夹层玲珑尊,成交价:1.49亿港元
香港苏富比预展现场
北宋 钧窑紫斑盌 成交价:24,120,000港币
南宋 官窑青釉葵瓣洗 成交价:81,351,000港币
谢想!感觉艺术品的"寒冬"几年前就来到了,观察、分析、推演艺术品市场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已经显现出疲惫和无奈,规范的几家大型拍卖公司每年除了拍出几件精品,其它都是为了成交额凑数,真正的实情只有他们心里明白,至于那些混迹于江湖小型公司多数就是骗子。国内的艺术品市场,主管部门应该出手了,看看藏友们发布的意见,藏友们早就心知肚明了。(删我的回帖特么咣咣)
2018年香港第一轮秋拍中,已经感觉到了市场的降温了。
1.成交额的变化,从去年的18.08亿到今年的9亿「港元」。
2.第二轮拍卖,降温更加明显,成交率仅73%,重要作品流派,苏轼作品成交与估值持平。
3.不是市场缺资金,而是估价高于市场预期。未来拍卖行需要对市场更冷静的判断和估值。
保健品何去何从?如何转型?
保健品本身没有问题,也会有市场需求,只是未来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根据用户客观情况,去推荐保健食品、营养补充食品,而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为了利润,通过夸大,忽悠的方式去销售。
现代人都营养过盛了还要保健品干嘛?保健品知所以还存在,就是有人需要用它做道具,套取捞取骗取老百姓的钱。盘点一下近20年来保健品的斑斑劣迹:本世纪初风靡全国的就是核酸,说核酸是细胞的核心物质,人体只要补充外源性核酸就可以保持年轻健康长寿。接着就是蜂胶粉墨登场,吹得神乎其神。蛋白质粉、芦荟粉、紫苏油、龟鳖精、治疗仪、饮水机、保健床垫枕头……不一而足。现在的保健品都针对老年人了,骗子们给老人们免费送水送鸡蛋,组织老人们免费旅游免费讲座。听起来都是免费的,结果是掏干了老人一生的积蓄。保健品应该退出市场,不存在转型。
从目前整个保健品行业来看,一批新思维新模式做健康产品的企业开始出现,他们带着转型升级的思路重新改造这个行业。
保健品产业在中国诞生,发展,繁荣,逐步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尤其在对中老年群体来说,包括滋补养生,膳食补充剂等在内的各种保健品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成了生活必需品。
中国保健品市场仅次于美国,是全球第二***品市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老龄化加速,未来很可能将是世界第一***品市场。但保健品行业也面临大量的问题,比如,市场集中度低,同质化竞争激烈,以及渠道也在快速变化,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决定了保健品企业在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命运。
我国保健品行业发展历程,同样有起步和繁荣阶段,当繁荣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盲目扩大产能,忽略产品质量而致使市场出现萎缩,这个时候,相关的法规和标准相继出台,来整顿保健品市场,促使消费者健康意识有了升级,市场也逐步走向规范化,这时保健品行业就会进入复苏阶段。随着保健品行业的高速发展和庞大规模,市场也会活跃起来,多种品牌包括国际品牌进入市场,由于不同的品牌影响力的不同或许会也会出现弯道超车。由此,这种市场就会从分散走向整合,甚至可能会出现世界级的保健品巨头。
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保健品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会越来越激烈,与此同时,同质化竞争,营销渠道快速变化,会使保健品行业带来创新趋势,无论是产品,还是营销创新将都有非常多的空间。
保健品行业的发展大势所趋,无论一路走来的中老年人对保健品的热衷,还是年轻人成为保健品市场主力军,保健品消费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当年轻人引领市场时,保健品的定义则远不止于强身健体那么简单,下一机会点已到来,竞争格局也将发生变化,由此给市场将是一个足够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