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真的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吗?
什么东西都是。一分钱一分货,两分钱两分货,但是要三分货就要五分钱……耳机也不例外(beats例外,小白交学费系列)。
很简单的经济学原理,边际成本,东西的售价很多时候会考虑边际成本。一个东西卖的越多它均摊的成本就越低。
对于很多高端定位的,它的目标销售就不高,能均摊的成本也不多,造成售价就非常高。
广告会让好的东西销量更好,差的销量更差。当然巨额广告费也要均摊在成本中。对于beats这种,很多人并不会意识到它会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对于同级别的),而且目标用户不一样。
售价是要综合考虑的,比如国产很多耳机因为本身成本就低,而且定位销量就很大。看上去信价比就很高。
而国外的成本很多会很高,定位低端的很多都缺乏竞争力,除非它的销量特别好等。定位高端的自然价格高的离谱。
个人感觉吧,是到了一定价位的时候那个使用的加工工艺已经到了目前的顶级。如果需要更好的突破就只能使用另外一种价位更高的加工手法,但是即使如此,材料的开发也无法获得一大步的突破。还有就是黑科技的研发了。森海的IE800。比百元耳机还好小的体积却拥有百元耳机比不上的效果。光是这个轻巧就在市场上值不少钱了
给想玩儿耳机的朋友几点建议。首先,声音的感知是见仁见智,主观很重要,适合自己就好。耳机分为高阻和低阻。一般耳机均为低阻,16欧姆以下,一般播放器都能适应,注意耳机的额定功率与播放器的功率相对应。在32欧姆以上为高阻,常用于高端耳机,对播放器的功率要求较严,基本用专用耳放推动。耳机常有软硬之分,是因为振膜的不同而产生。选用耳机的软硬也要根据常听的音乐而定。当然价格更重要,耳毛灵敏的要选好耳机。否则买贵了就是浪费。耳毛灵敏度可以通过测试而定。耳毛不是耳膜,高音的感知全靠耳毛。玩儿耳机的高中低一定不止5个,否则就不是玩儿。
跟房价一样,都是炒上去的。
00年以前前,大陆市场销售的主流的耳塞只有日系厂家在做,Sony的888,爱华的553,741,都算是顶级的一批耳塞中,销量最高的,价格也都是100~400,欧美系的品牌还沉浸在音箱和头戴式动圈耳机的开发中无法自拔。
后来森海成了第一家吃螃蟹成功的,成功推出了三频连贯且均衡的mx500和mx400,售价200以内,大气的声音加高性价比,迅速侵占了日系市场,并让森海,歌德,AKG,拜亚等头戴式耳机品牌进入国人视野。
在此之前,不到400元的Sony的头戴式耳机V600还是头戴和监听的最大优选方案。后来欧系一批200~600左右到头戴迅速占领中端和低端市场。涌现出很多高性价比耳机。高端头戴耳机中除去奥菲斯,k1000等厂家用来炫技实用度和性价比超低的奇葩之外,知名度比较高的旗舰就是森海的HD580和HD600,也就1500~2000的价格。
再看看现在的耳塞或耳机,就是在拼价格,品牌外观口碑销量成了首选,声音放在后面,完全符合有钱人的消费模式,不卖对的,只卖贵的。真正想要性价比高点的耳机,建议还是淘淘老型号